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发展脉络,增强文化自信与法治意识,筑牢法学专业学习根基,我院法学系组织2025级全体法学专业学生,在学院副院长王锦慧、法学系副主任白俊琴以及吕福龙、郝文婧等专业课教师带领下,于11月8日赴山西省临汾市开展以“法治文化与文明传承之旅”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,探寻法治之源。本次活动作为《中国法律思想史》《法理学》、《专业导学与职业生涯规划》等法学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,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师生一行首先来到“司法鼻祖”皋陶故里——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。华夏司法博物馆坐落于皋陶庙旧址,馆内“法之源”“历史篇”“现代篇”“人物篇”四大展厅,系统串联起中华法治文明的完整脉络。在“法之源”展厅,“灋”字拆解、“画地为牢”场景复原等展品,让学子们直观感受中华法治的初心;“历史篇”“人物篇”展厅中,讲解员的讲解传递出“以德服人、以法儆人”的古老治理智慧;“现代篇”展厅里,中华苏维埃最高法院建制示意图、法官制服等珍贵实物,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法治的威严与正义。
下午,师生来到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。博物馆以“光被四表,协和万邦”为主题,设有“文明蕴化”“煌煌都邑”“早期国家”三大基本陈列及多个专题展览,通过文物展示、场景复原与数字沉浸技术,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讲解员详解遗址在社会分工、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文明成就,指出其中的治理智慧是中华法治文化的源头活水,同学们通过多种展示形式直观感受4300多年前的文明高度。
活动尾声的交流分享会上,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,拓宽了学术视野,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。老师强调,法学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,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探寻法治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,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、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的法学人才。
通过此次实践,同学们对中国司法制度与中华文明渊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,文化自信与法治意识显著增强,进一步坚定了法治信仰。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,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活动的系统化、体系化建设,将实践教学全面融入专业课程体系,不断丰富教学形式,切实提升育人实效。展望未来,同学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专业学习,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(程书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