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,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,更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,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感悟,塑造全方位复合型人才。10月27日,我院乡村治理系的师生先后到达了后沟古村和南东古村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,在实地考察中体味古村之韵。
上午9点30分,乡村治理系师生到达后沟古村,在景区导游的指引下,对后沟古村的建设历史和振兴方略进行了了解。
师生们进入后沟古村,从古窑外的沟渠到古窑洞里的各种设施,详细地了解了后沟古村的历史,找专家、探实地、建古村。“不离不弃,文明永继;莫失莫忘,古村恒昌”。经过几十年的保护,如今的后沟古村已成为了山西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村,不断探索农旅一体发展新路,有效地拓展了景区发展空间,也得到了中共中央发展调查员的极大认可与赞扬。建设者们在绿水青山中,保护中国古村,延续历史香火!
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前走,就到了村史馆。在这里,师生们看到了在此居住过的村民照片、早年时的工具、地契和石碑等。其中,最为珍贵的当数石碑。
石碑上虽有风雨之痕,但石碑上的痕迹也掩盖不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。它作为历史的见证,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和故事,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。
山西省是晋商的发源地,他们走四方,通商路,揣白银,过四海。最远已到达俄罗斯,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,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创举啊!他们在商路上的商品交换,不仅促进了我国民族与外国民族的交流,而且还增加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,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包容性。
在看过承载着后沟古村历史的大钟后,师生们接着去参观了后沟古村的庙宇,看到了在千年古柏下乘凉的古寺、关帝庙、文昌阁、观音堂、菩萨殿等。寺里的彩绘虽斑斑驳驳,但前人的信仰已愈发清晰。村内古树、古宅、古窑众多。古钟保存比较完好,古排水系统也仍在运行,保护着后沟古村。师生们在参观众多的历史实物前,仿佛与前人对话,寻根探源,感受古村之底蕴。
本着此景区不走回头路的原则,师生们继续向前走,来到了窑洞中,穿越历史时空,看到了50,60,70直至90的还原景象,屋内陈列十分整洁干净,老式家具也摆放有序,让这些00后的学生,看到了另一个时代,也探寻到了不一样的山西。
下午2点,师生们前往南东古村,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看到了山西少有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,没有商业化,窑洞保存比较完好。真是验证了那句,“平地起炊烟,忽闻鸡犬声。”这里也是三晋南北地窖院落文化的分界点,在院落的房顶,主人家会留一个小孔,可以让粮食通过此小孔直接流入到院内粮仓中,真是省时又省力!
师生们参观了当地留村居民居住的窑洞,屋内干净整洁,十分具有年代感。同时,参观过数座村中寺庙,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庙中的石碑文,石碑共15行103个字,但至今仍无法被破译,充满着神秘色彩,彰显着独特的历史之美。在其他庙宇中,抬头见神,不仅看到了精美的纹饰,还体味到了中国建筑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的深厚性,浓厚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总的来说,这次乡村游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验,加深了同学们对乡村治理的理解。
通过研学实践,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文化和生活,探寻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历史,也认识到了目前乡村问题:农村空心化严重,农业发展乏力。进一步明白了保护这些传统村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,并且对我们乡村治理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与感悟,感到了深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,我们将牢牢把握“扎根三农,服务基层”的时代使命,期待能够早日将所学投入到乡村治理实践之中。( 齐一玮 仲俊林)